“双碳”目标下的产业投资机遇

栏目:市场动态 发布时间:2023-11-16
分享到:
如果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第三次工业革命。那么下一个产业机遇,必然属于新能源时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限制碳排放进入倒计时。中国在2020年9月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在未来数十年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的重要制高点,也必将会成为新的投资高地。

如果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第三次工业革命。那么下一个产业机遇,必然属于新能源时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限制碳排放进入倒计时。中国在2020年9月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在未来数十年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的重要制高点,也必将会成为新的投资高地。


多个领域获得产业投资机会

2022年《中国投资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我国绿色、可持续、ESG等方向的公私募基金数量接近1000只,规模合计7900多亿元。但是不到1万亿元的基金规模对于潜在“双碳”投资需求而言只是九牛一毛,预计未来30年我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部门低碳化带来的累计投资需求将超过百万亿元。

“双碳”目标将有利于扩大能源产业链相关的投资。除了传统的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领域,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和新的储能技术都值得投资关注。能源行业与数字技术融合给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带来了合作上的变化,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智能终端等领域的投资会引起新一轮的能源革命。

“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的占比要提升至25%,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另一方面,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迫切性提升,电网转型升级将带动大规模投资。根据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数据,“十四五”期间两者分别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人民币)和6700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如果进一步考虑地区电网公司,预计 “十四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将突破3万亿元。

节能减排离不开对能源消费部门的改造,而能源生产的清洁化、电气化将带动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与能效提升,促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效提升。工业流程电气化投资机会大,其中对电炉炼钢、绿色化工等领域的生产技术革新投资值得关注。

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创业创新的风口,特斯拉、吉利控股集团、广汽集团、小米科技等国内外企业纷纷发力,掀起了一波新能源 “造车运动”。据统计,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从2012年的1.2亿辆增长到2021年的3.1亿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在这个产业中拥有最大最长的供应链体系,又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一旦这个市场开始发生产业升级的现象,就意味着这是一个拥有万亿级市场的赛道。

随着城市环保压力增大,追求“低碳环保”的同时也给城市建设带来了巨大投资机会。当下,智慧城市、绿色环保城市等成为发展的重点,绿色建筑与零碳建筑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绿色建筑仍有增长空间。

近年来各地批准了大量的园区建设,通过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生态等多领域技术措施的集成应用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实现区域内碳排放快速降低并趋近于零的园区空间。在政府主导下,由企业、机构等各方面积极参与投资,制订合理的零碳园区方案,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一大方向。


产业投资风口背后的低碳技术

无论是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汽车还是零碳园区,都离不开政策、产业、资金和管理等各环节的整体协调发展。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新的背景下,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是史无前例的。我们看到在“双碳”目标逐步达成的过程中,5G、工业互联网、新一代IDC(数据中心)、氢储能等领域不仅提供了新技术,也带来了产业的新模式和新生态,其投资价值获得了机构的广泛认可,市场潜力不可忽视。


5G

截至2021年,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建成全球最大5G网,实现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从投资规模看,2021年5G投资1849亿元,占电信固定资产投资比达45.6%。据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此外,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从政策和成长性看,5G潜力持续增长,应用场景广阔。


工业互联网

高能耗企业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不仅节能减碳,还可在能耗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碳交易变现。2022年6月底,《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要提高数字化节能提效技术水平,提高 “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创新能力。《“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也重点强调,聚焦钢铁、石油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研究编制“工业互联网+双碳”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生产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赋能绿色智能制造。高能耗企业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不仅节能减碳,还可在能耗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碳交易变现。通过把节约下来的排放指标转化为真金白银,每年可产生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收益。目前,不少上市企业、初创公司积极入局“工业互联网+双碳”。由TCL集团战略孵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TCL创格东智,与浪潮信息联合已经推出了能源双碳解决方案。


IDC(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

随着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数据中心资源配置优化与结构调整将带动大量投资。工信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累计投资由2020年的2.5万亿元增至2025年的3.7万亿元,重点建设方向为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


氢储能技术

氢储能指将氢气作为二次能源,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化石燃料、电能等能源转化为氢气储存,并在需要的时候通过燃料电池或其他反应转化为电能等能源的技术。对于风力、光伏等不稳定能源发电,氢储能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解决方案。氢储能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园区当前模式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问题,同时也可以将此过程中生产的氢气分配到交通等其他领域中直接利用,提高经济性。


汽车软件

围绕“双碳”目标,出行行业各个垂直领域正释放活力。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未来出行变革论坛”上发布的《2022中国汽车软件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汽车软件市场规模将达257.42亿美元,软件和服务能力成为未来汽车产业最重要的竞争力,汽车产业链已开始重塑。


本文刊载于《中国信息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