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简称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相关科学研究的支撑与指导。现有研究虽从多方面对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依赖于社会经济系统化发展的命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但研究庞杂而分散,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文献中对这个重要命题进行系统回顾、梳理和总结,厘清相关研究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其中热点和难点,凝练基础科学问题,为后续研究明晰方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
北京理工大学魏一鸣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2年7期刊发表了题目为《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进展与综述》的综述性文章,构建了一套知识集成分析框架,通过对国内外1105篇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文献进行汇总梳理,从时空维度追踪领域内国际趋势与发展规律,从技术维度剖析研究热点及主题变迁,从行业维度挖掘支持双碳目标的关键发力点。在此基础上,文章凝练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方案、优先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对策建议。
文章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2011—202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已较1850—1900年平均温度升高了1.09 °C。由于温室气体(GHG)排放带来的许多改变在数百年甚至近千年的时间内不可逆转,尤其是海洋、冰盖和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国际社会围绕减缓全球变暖进行了多轮气候谈判,随着《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一系列国际条约的通过和签署,各国在减排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多项研究表明,即使各缔约方均兑现2015年《巴黎协定》中提交的国家自主减排贡献(NDC)方案,全球平均温升也可能达到3 ℃以上,无法实现2 ℃或1.5 ℃的温控目标。因此要想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能实现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国际社会仍任重道远。
文章还表明,严峻的减排形势使得未来全球各国温室气体可排放空间越来越小。IPCC评估报告指出,为实现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低于工业化水平前1.5 ℃以内,各国需在205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即实现碳中和。全球已有124个国家在2020年11月举行的世界气候峰会前做出了碳中和承诺,其中大部分国家或地区承诺将2050年作为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如欧盟、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南非等。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也多次向国际承诺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文章通过系统分析总结碳达峰与碳中和相关研究,凝练面向碳中和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及战略需求,对未来重点研究方向提出若干思考。
以上内容来自:Yi-Ming Wei, Kaiyuan Chen, Jia-Ning Kang, Weiming Chen, Xiang-Yu Wang, Xiaoye Zhang. Policy and Management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A Literature Review [J]. Engineering, 2022, 14(7): 52-63.
原文链接:http://www.engineering.org.cn/ch/10.1016/j.eng.2021.12.018